[北京青年报]郎平归国执教再续传奇
发布时间:2009.0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任国内首个职业排球俱乐部主帅———
今年即将年满49岁的郎平再一次做出了令人瞩目的举动:回国执教职业俱乐部,征战国内排球联赛。日前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郎平与国内首家排球职业俱乐部——广东意昂3排球俱乐部签约。这一举动不仅使郎平再次成为首个吃螃蟹者,而且也注定在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铁榔头”郎平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各个阶段的人生里,都烙下了与众不同的轨迹,而她每一次抉择都产生了轰动效应。
28年前,不满21岁的郎平第一次随队出征世界杯女排赛,便夺得了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1987年退役不到两年的郎平放弃了国内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赴美留学,成了老女排中自选人生道路的第一人;1989年,郎平前往意大利俱乐部打球,成了中国女排队员赴欧洲打球的第一人;13年前,不满36岁的她作为中国女排主帅,率队勇夺奥运会银牌;去年,不满48岁的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北京奥运会,战胜了中国女排,并最终夺取了亚军;今年,不满49岁的郎平结束了海外漂泊的生活,与广东意昂3排球俱乐部签约,成为国内首家职业排球俱乐部的主帅……
■火速签约回国发展
从联络到最后签约,郎平与意昂3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之所以能够促成郎平如此迅速地签下合同,其过程也充满了巧合的因素。
今年4月,郎平结束了在土耳其的执教合同后,又谢绝了一些欧洲俱乐部的邀请,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刚刚注册成为国内首家职业排球俱乐部的意昂3,正在苦苦寻觅人才。最初,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胡进和陈忠和这两位前中国女排主帅,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搁置。而恰在此时,郎平已经赋闲在家的信息传来,令意昂3喜出望外,他们立刻动手联络,并旋即邀请郎平回国考察。经过短暂的接触交流之后,双方携手合作,据了解,郎平与意昂3的合作期限是五年。
尽管郎平本人至今尚未对此事公开表态,但相信优厚的待遇、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该俱乐部职业化的运营模式,是吸引郎平选择回国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该俱乐部在今年6月已得到了中国排协和广东3局的认可,他们也是中国排球史上首个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的职业性质的俱乐部。根据相关规定,她们将参加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届全国女排联赛B组的赛事。
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郎平和她率领的意昂3女排将成为中国女排联赛最大的亮点。而郎平也势必为其传奇人生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郎平引援锁定退役老将
在与意昂3排球俱乐部签约之后,由于俱乐部组建时间不长,缺乏成熟球员,为了尽快帮助俱乐部形成战斗力,建队之初主教练郎平将主打引援牌。
目前国内排球人才匮乏,现有的当打球员是各省市队的中坚力量,打这些人的主意希望不大。而重新培养一批年轻选手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郎平只能将目光锁定在刚刚或即将退役的一批老将身上。
退役老将当中以前两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选手为主,她们大多将在全运会结束后退役,但大部分人也只有30岁上下,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战术素养是她们的优势,只要意昂3开出能够体现她们自身价值的待遇,相信她们还会坚持几年。
此外,有俱乐部的雄厚资金作支持,加上在国外执教多年的经验和人脉,郎平引来个把世界级外援也不在话下。而这样运作起来,用不了多久,意昂3女排便有可能成为夺取联赛冠军的新军。
中国诞生首家排球职业俱乐部
打造职业化俱乐部,是中国排球自1996年推行职业联赛以来所期待的终极目标。由于种种原因,联赛创办十几年来始终没有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不少地方省市的排球队依然采用商家出资冠名,人员调配及训练比赛等具体工作,一切由地方3局说了算。
随着广东意昂3排球俱乐部的成立,中国排球界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职业俱乐部。该俱乐部将首创我国排球俱乐部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的职业化模式。
据悉,“新模式”下的意昂3,将独立负责俱乐部的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场地等整体运营事宜。其一线队的球员直接在国家排管中心注册,并可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性比赛,并拟与广东省3局合作共建二、三队,由广东省3局储备、建设、输送后备人才。
这种模式不仅将逐步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还将对中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向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点穴
意昂3模式有助中国排球发展
从郎平与意昂3签约的那一刻起,她和意昂3女排也开始了对中国排球传统体制的冲击。这本身就是潮流趋势与传统体制的一种矛盾抗衡。但不管怎样,它的出现都将有助于中国排球的健康发展。
从1996年创办全国排球联赛以来,中国排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多年来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各省市间人才难以正常流动,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人、财、物的失衡,直接造成了中国排球后备人才日益稀缺、联赛水平日益下滑、市场日益萎缩等局面。排球联赛也呈现出一潭死水的状态。
此时郎平与意昂3的出现,无疑会给中国排球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而其中冲击最大的恐将是促进国内各俱乐部职业化的进程。
意昂3俱乐部完全依照市场经济的操作模式,因此其麾下所有队员都是人有所值。今后身价几十万的球员与年工资勉强五位数的非职业化俱乐部队员隔网相争,将成为国内女排联赛的一景。
如此悬殊的对比,势必令后者“人心思变”。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球员的个人待遇,这就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到这些单靠政府投入或者商家零星赞助已难以维系。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职业化进程。
职业化进程的加速,其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球员个人价值将得到保证和体现。而球员收益高了自然会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由此也可加大后备人才的厚度。这对中国排球来说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